首頁  >  人事新聞  >  國內最新動態
手機掃碼查看

    警惕!畢業生求職中的十大騙局

    2016-12-13


        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從“校園人”轉型為“職場人”的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騙局。如何才能有效規避這些求職陷阱?小編將常見的十大騙局進行盤點,并由職業規劃專家列出對策,應屆畢業生們可要提高警惕了。


    只“試用”不聘用


        求職者口述:我應聘了一家公司的項目助理崗位,協議試用3個月,試用期工資2000元,表現好才能轉正。試用期間,公司安排的工作量很大,不得不天天加班,我心想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需要多磨練,就咬牙堅持。沒想到3個月后,人事經理竟然以“人職不匹配”不予以轉正,心里憋屈到不行。

        專家建議:用人單位對新招聘人員會設置試用期,期間雙方互相考察和適應。有的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業務特別繁忙的時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應屆畢業生。等試用期結束,便以各種理由解聘。


        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勞動合同,尤其是關于勞動報酬、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細節。


    “儲備經理”變“賣保險”


        求職者口述:在網上我投了一家不知名的金融公司“儲備經理”職位,沒多久便接到面試電話,面試兩次后被錄取。我心想就業形勢不好,試用期工資2500元,轉正工資3500元的待遇還可以,就簽訂了勞動合同。經過兩周的培訓,我才知道,原來公司招的崗位是保險業務員,如果業務做不好是無法轉正的?!皟浣浝怼本谷蛔兂闪速u保險的,太氣人!


        專家建議:一些招聘單位在發布招聘信息時,經常對招聘職位的工作內容做模糊化處理,以儲備經理、總裁助理、管理人員等高職位名義進行招聘,然后把求職者拉到跑業務、拉客戶的崗位上。


        提醒大學生們在求職時一定要搞清職位的具體內容,仔細分析、詢問工作細節。在面試過程中求職者也要多留心,免得上崗后發現實際工作與預期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不交培訓費,工資為零


        求職者口述:前段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試通知,去了之后發現表面看來還算正規,沒有向我索要任何費用。公司覺得我不錯就讓我留下試用一段時間,然后再考慮是否錄取。辛辛苦苦做了一個月后,公司卻說我專業知識不足,必須參加公司內部培訓,培訓費300元。我不愿意,對方就說,不交培訓費可以走人,一個月工資也免談。


        專家建議:以錄用作為誘餌騙取培訓費已屢見不鮮,但仍有畢業生求職心切,掉入此類陷阱。


        一般正規公司會向求職人員說明試用期的工資情況,即使在試用期沒有通過考核,求職者也會得到相應報酬。另外,按照有關規定,招聘單位不得以招聘為由,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如報名費、培訓費,這是一些企業變相斂財的手段和方法。對于這類打著“招聘”旗號的收費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錢,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薪酬模糊損失慘重


        求職者口述:面試了一家公司,談好基本工資3000元,當時我以為是到手3000元也沒細問,就簽訂了勞動合同。招聘時說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但由于任務繁重,實際每天都工作10個小時,到了發工資那天,竟然發現自己僅僅拿到2000元。帶著不解去找人事部門,反饋信息是因為“扣了稅、服裝費、培訓費”。


        專家建議:工資其實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常見有稅前工資、稅后工資的區別。


        有的用人企業盡管開的工資很高,可是求職者最后實際拿到的工資與預期的數額完全對不上,問下來才知原來公司從中代扣了各種有關費用。


        提醒畢業生在正式簽用工合同前,務必要把薪酬待遇談清楚,并在勞動合同中清晰注明。一旦發現企業不履行其工資、保險與福利,可以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舉報,及時解決,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警惕“皮包公司”


        求職者口述:不久前,我收到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電子郵件,通知我去面試“業務經理”,待遇優厚,是同類崗位市場工資價位的三倍。我上網查了下,卻發現招聘簡章上學歷要求僅中專就可以,還查到各種求職者的吐槽,說入職后根本不簽勞動合同,“業務經理”都要上街發傳單……慶幸自己沒浪費時間去面試。


        專家建議:通常這類皮包公司是以低標準將畢業生招進來為公司干活,而其承諾的高工資是不會兌現的,且存在各種不規范用工。專家提醒畢業生,若接到自己未曾投過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通知,應事先進行查詢,核實該公司情況,可以上網搜索該公司網站,確定其規模與用人需求,然后再去面試。


    以名企招工為幌子


        求職者口述:因為求職心切,在網上偶然看到一家職介機構可推薦求職者進入500強企業就心動了。咨詢時對方要求先交1500元費用才能安排推薦。為了能進500強,我沖動地付了款。誰知道付款后長達1個多月,對方遲遲不給我介紹工作。一次次催促,對方就只答復:等聯系好了會通知你。


        專家建議:畢業生們都渴望進入名企工作,一些求職心切的畢業生見到“包你進500強”的廣告就信以為真,最后不僅入職500強的心愿落空,付出的“報名費”“咨詢費”“服務費”“資料費”等種種費用也統統要不回來,徹底“錢職兩空”。


        再次提醒畢業生,“黑中介”千萬不可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有真才實學的求職者才是500強企業所歡迎的。


    高薪工資“縮了水”


        求職者口述:我是在報紙上看到招聘信息,“月薪8000元招聘IT經理”,我想著自己專業對口就去面試了。面試2輪后,才知道所謂月薪8000元,其實是試用期稅前工資3000元,到手2500元,轉正后通過各種考核,再加上績效獎金才有可能達到。


        抱著“以學習為主”的想法,我先簽訂了試用期合同,最后對方以“沒有發展潛力”為由將我開除,實在太憋屈了!


        專家建議:有些企業在招聘信息中打出誘人薪資,而且不設入職門檻,面試程序也極為簡單。等畢業生簽訂合同時,才告知試用期內只有低月薪,待這些職場新人在試用期快結束時,企業不是在試用期內找個理由開除,就是試用期滿進行解聘,讓大學畢業生們有苦說不出。


        對于諸如此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薪誘惑。


    就業協議不等于勞動合同


        求職者口述:畢業前一個月,我與一家私企簽訂《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畢業后,公司一直沒有和我簽訂《勞動合同》,因為我對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性不了解,就沒當回事。


        在辛苦工作4個月后,公司突然把我裁員了,最后我什么賠償都沒得到。


        專家建議:《就業協議書》不能代替《勞動合同》,單憑《就業協議書》,學生正式報到就業后的勞動權利無法得到保障。


        《勞動合同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span>


    忽略合同條款“被交”違約金


        求職者口述:我與一家公司簽合同的時候還未畢業,但公司要求我先進入公司實習。在2個月的實習期內,我只拿到1500元的實習工資。實習結束后,我以為工作已經敲定便打算回校修完剩下課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


        但我向公司請假時,公司卻以合同中“工作前兩年不得連續請假一周以上”的條款為由,認定我違約,最后我不得不交上高達2000元的違約金。


        專家建議:由于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往往處于弱勢,不少用人單位會提出一些明顯的不合理條款,如違約金、服務期。對于畢業生而言,雖然知道這些附加條款是顯失公平,但也不敢明確表示異議。在合同中,有些單位設置一些模棱兩可或帶有誘惑性的條件,畢業生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慎重簽約,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招而不聘”陷阱


        求職者口述:我參加了不少招聘會,但發現很多公司其實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只是小企業借機來做宣傳,還有一些就是走個形式而已。


        專家建議:畢業生求職心切可以理解,但要保持清醒頭腦。在求職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對企業的情況、招聘職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或到相關機構咨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費時費力,無功而返。(來源:sy.hr1000.com)








  •       
  • 招聘熱線
    0591-87618873
    客服熱線
    0591-96345
  • 關于我們
    市場介紹        業務指南
    客服中心        聯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軟件大道89號軟件園F區7號樓
    郵編:350003
    監督電話:0591-87383007
  • 運營維護:福建海峽人才網絡資訊有限公司 網絡支持:福州電信IDC 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登記證號:閩ICP備11012343號-1     電子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丝袜av熟女一区二区,青青久久,国产一进一出高清裸体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