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中國海峽人才網網絡招聘和現場招聘會兩方面的數據,2018年四季度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共在全省發布提供340288個次需求職位數,環比下降4.01%;入市求職者達206696人次,環比下降5.41%;求人倍率1.65︰1。與2017年同期相比,需求職位數同比下降12.03%,入場求職人數同比下降1.45%。數據表明,全省人才供求總量雙下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供求總體情況
  (一)需求(招聘)
  1.民營企業依然是人才吸納大戶。在入市招聘的企業中,民營企業最多,占62.32%(見圖1),其余的依次是:機關事業單位(22.01%)、股份制企業(8.02%)、國有企業(2.46%)、中外合資企業(2.02%)、集體企業(1.57%)、外企(0.91%)、港澳臺企業(0.69%)。本季度民營企業占比下降了8.76個百分點,機關事業單位占比則上漲了10.16個百分點。

圖1: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單位性質分布圖

  2.“性別不限”需求近九成。在企業對所招聘人員的性別要求方面,要求“性別不限”的占89.51%(見圖2);要求“男性”的占6.9%,要求“女性”的占3.59%。

圖2: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性別分布圖

  3. 逾六成職位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在需求學歷層次分布上,要求“中專/中職以下學歷”的占20.86%;要求“中專/中職學歷”的占18.44%;要求“大專學歷”的需求最多,占47.57%;要求“本科學歷”的占12.86%;要求“研究生學歷”的占0.27%(見圖3)。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需求比例達60.7%,較上季度增加了2.59個百分點。

圖3: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學歷層次分布圖

  4. 用人單位一線崗位需求超九成。在需求職位層次分布上,“普通”占94.21%,“主管/主辦”占2.83%,“部門經理”占2.46%,“總監/總助”占0.26%,“總經理”占0.25%(見圖4),整體呈金字塔型分布。

圖4: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職位層次分布圖

  5.福廈泉莆四地人才需求約占半壁江山。在地區需求分布上,省內地區人才需求占總需求的99.18%,其中福廈泉莆四地人才需求占比達49.15%;省外的占0.82%(見圖5)。省內各設區市按人才需求量大小依次為:福州、廈門、泉州、三明、莆田、寧德、南平、漳州、龍巖。

圖5: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地區分布圖

  6.職位需求較大的前10名職業,市場營銷類依然領跑(見圖6)。需求較大的前10名職業依次是:市場營銷類(16.79%)、建筑施工類(14.65%)、計算機類(6.68%)、客戶服務類(6.39%)、房地產/物業類(5.31%)、電子商務類(4.08%)、行政/人事類(3.49%)、技工/普工類(3.43%)、工業/工廠類(3.36%)、文體/教育類(2.7%)。本季度財務/審計/統計類(2.65%)下榜,被文體/教育類取而代之。

圖6: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職業排行榜

  7.職位需求較大的前10名行業,房地產/物業管理業需求最旺(見圖7)。需求較大的前10個行業依次是:房地產/物業管理業(13.53%)、互聯網/電子商務業(9.28%)、建筑/裝潢業(6.36%)、計算機業(4.58%)、教育/培訓/科研院所(4.36%)、機械制造/機電設備/重工業(3.31%)、金融業(3.07%)、運輸/物流/快遞業(3%)、生產/制造/修飾加工業(2.91%)和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業(2.48%)。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房地產/物業管理業需求占比下降3.1個百分點,教育/培訓/科研院所行業需求占比增加1.32個百分點,榜位隨之上升3位,列居榜上第五。

圖7:2018年四季度全省需求行業排行榜

  (二)供給(求職)
  1.今年四季度,在入市登記的求職者中,男性占55.96%,女性占44.04%。
  2.求職者呈年輕化,30歲以下逾六成。在年齡分布上,四季度入市登記的求職者,年齡30歲以下的最多,占比達62.29%(見圖8);其余依次為31-40歲(29.33%)、41-50歲(7.4%)、51歲以上(0.97%)。

圖8:2018年四季度求職者年齡分布圖

  3.在地區求職人氣分布上,沿海城市尤其是福州和廈門地區最受求職者青睞(見圖9)。省內地區按求職人氣高低依次是: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寧德、三明、南平、龍巖。

圖9:2018年四季度全省地區求職人氣分布圖

  4.本科及以上學歷求職者比重增加。在求職者學歷層次分布上,“中專/中職以下”占3.33%,“中專/中職”占5.22%,“大?!闭?1.35%,“本科”占57.39%,“研究生”占2.71%(見圖10),呈“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結構分布。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求職者占求職者總數的60.1%,較上季度增加了2.79個百分點。

圖10:2018年四季度求職者學歷層次分布圖

  5. 職場“老人”成跳槽主力。在求職者的工作年限分布上,“有0-3年工作經驗”的占12.15%,“有4-6年工作經驗”的占8.84%,“有6-10年工作經驗”的占34.3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最多,占比達44.69%(見圖11)。本季度求職者中,擁有6-10年工作經驗的的占比較上季度增加了4.52個百分點;擁有6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占比高達79.01%。年終歲尾,有較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人成為本季度的跳槽主力。

圖11:2018年四季度求職者工作年限分布圖

  6.求職人氣較旺的前10名職業,財務類求職人氣依然最旺(見圖12)。求職人氣較旺的前10名職業依次是:財務/審計/統計類(13.8%)、行政/人事類(11.44%)、計算機類(11.15%)、建筑施工類(10.09%)、經營/管理類(7.26%)、市場營銷類(4.82%)、電子商務類(4.48%)、文秘類(4.21%)、房地產/物業類(4.15%)和電子/電氣類(3.78%)。前10名職業求職人數占比高達75.18%,較上季度增加4.52個百分點,求職意向高度集中。

圖12:2018年四季度全省職業求職人氣排行榜

  (三)畢業生供求
  1.畢業生需求職業分布
  2018年四季度,畢業生需求較大的前10名職業(見圖13)依次是:市場營銷類(21.22%)、計算機類(14.63%)、建筑施工類(12.5%)、電子商務類(5.27%)、經營/管理類(3.74%)、文體/教育類(3.72%)、機械/機電/儀表類(3.2%)、工業/工廠類(2.53%)、金融/證券/投資類(2.47%)和財務/審計/統計類(2.32%)。前10名職業畢業生需求占畢業生需求總量的71.6%。

圖13:2018年四季度全省畢業生需求職業排行榜

  2.畢業生需求行業分布
  2018年四季度,畢業生需求較大的前10個行業(見圖14)依次是:建筑/裝潢業(13.39%)、教育/培訓/科研院所(12.22%)、計算機業(12.16%)、房地產/物業管理業(6.78%)、金融業(5.42%)、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業(4.93%)、互聯網/電子商務業(4.86%)、批發零售業(4.13%)、紡織品業(3.64%)和生產/制造/修飾加工業(3.49%)。前10個行業畢業生需求占畢業生需求總量的71.01%。

圖14:2018年四季度全省畢業生需求行業排行榜

  3.畢業生求職意向職業分布
  2018年四季度,畢業生求職人氣較旺的前10名職業(見圖15)依次是:計算機類(20.95%)、財務/審計/統計類(11.11%)、行政/人事類(7.47%)、建筑施工類(6.92%)、文秘類(4.1%)、電子/電氣/電器類(3.73%)、經營管理類(3.46%)、文體/教育類(3.01%)、金融/證券/投資類(2.64%)和貿易類(2.64%)。前10名職業畢業生求職人數占畢業生求職總數的66.03%。

圖15:2018年四季度全省畢業生求職意向職業排行榜


  二、第四季度全省人才市場熱點亮點
  2018年第四季度,全省求人倍率達1.65︰1。數據顯示,全省人才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人才供給存在人才層次矛盾,低學歷人員缺乏技能及智能化,高學歷人員無法滿足企業實際應用需求;從求職端來看,整體求職倍率大于1的情況下,求職者依舊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從企業端來看,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盡管應聘者頗多,但仍表示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全省人才市場主要呈現出如下熱點和亮點。

▲熱門職業:教育類、計算機類需求大漲

  從圖6來看,本季度市場營銷類、建筑施工類、計算機類、客戶服務類、房地產/物業類、電子商務類、行政/人事類、技工/普工類、工業/工廠類、文體/教育類等職業需求較為旺盛。需求排行榜前10名職業的人才需求量占總需求量的66.9%。
  需求排名前10的職業中,與上季度相比,計算機類與文體/教育類需求上漲,漲幅分別為29.5%和31.47%;建筑施工類需求持平;其余7個職業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行政/人事類、房地產/物業類,需求降幅較大,分別下降了21.51%、20.5%。與去年同期相比,文體/教育類、計算機類、工業/工廠類和建筑施工類需求上漲,漲幅分別為51.78%、11.22%、10.89%和6.12%,其余6個職業需求下降,其中電子商務類、市場營銷類降幅較大,分別下降了28.73%、24.67%。
  本季度因文體/教育類需求飚升,取代上季度的財務/審計/統計類上榜,忝居需求職業排行榜(TOP10)末位;計算機類也因需求大漲而從上季度的榜上第5爬升至本季度的榜上第3名。

▲求職熱門:電子/電氣/電器類重回榜上

  從圖12看,財務/審計/統計類、行政/人事類、計算機類、建筑施工類、經營/管理類、市場營銷類、電子商務類、文秘類、房地產/物業類和電子/電氣類是本季度的求職熱點,人氣較旺。排名前10的職業求職人數占比高達75.18%,較上季度增加了4.52個百分點,求職意向高度集中。
  求職人氣排名前10的職業中,除了電子/電氣/電器類求職人氣基本持平外,其余9個職業環比、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季度電子/電氣/電器類取代上季度的物流/采購類,繼2017年三季度后重回職業求職人氣排行榜上,列居第十。

▲熱門行業:房地產業需求下滑仍居第一

  從圖7看,本季度職位需求量最大的依然是房地產/物業管理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業、建筑/裝潢業、計算機業、教育/培訓/科研院所、機械制造/機電設備/重工業、金融業、運輸/物流/快遞業、生產/制造/修飾加工業和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業的職位需求量也較為旺盛。需求排行前10名行業的職位需求量占總需求量的52.87%。
  本季度教育/培訓/科研院所和計算機業職位需求突出,環比、同比均較大幅度上漲。教育/培訓/科研院所行業的職位需求較上季度上漲37.92%,較2017年同期上漲16.18%,榜位上升了3位,列居榜上第5名;計算機業需求較上季度上漲23.14%,較2017年同期上漲30.62%,榜位也上升至第4名。此外,機械制造/機電設備/重工業、建筑/裝潢業、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業也分別較2017年同期上漲了5.05%、4.33%、4.01%。
  需求排行前10名的行業中,與2017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金融業、互聯網/電子商務業、房地產/物業管理業的需求職位數呈較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別為46.91%、26.06%、20.63%。

在線教育“爆發”激發教育類人才需求

  本季度教育/培訓/科研院所行業的職位需求較上季度上漲37.92%,較2017年同期上漲16.18%。其中,用人單位對文體/教育類人才需求也分別環比上漲31.47%、同比上漲51.78%。
  海峽人才網的數據顯示,該行業需求較熱門的職位依次是:中小學各科教師、市場營銷類、培訓咨詢/顧問等,需求主要來源于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對于求職者的工作年限比較寬松,84.3%的職位不限工作經驗,給應屆生和轉行者提供了更多機會。但是企業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相對較高,86.3%的職位要求求職者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33.1%的職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
  2018年3月、5月,國家教育部、福建省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通知,大半年來,隨著教育培訓市場更加嚴格管理,培訓質量提升,教育培訓機構的質量也在提升,許多教育培訓機構逐漸把業務重心向在線教育轉移。
  自2017年以來,在線教育在資本和技術的推動下,整體顯現出回暖跡象,表露出在線教育的巨大潛力。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壯大在線教育,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
  教育細分為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課外輔導、英語培訓、職業培訓等市場,產業范圍廣、市場空間巨大。據調查數據預計,全球教育支出將以每年8%的增速增長,到2020年達8.1萬億美元。而中國人口基數大,總量平穩上升,為教育產業的持續穩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內的社會與政策環境為在線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加上傳統教育平臺積極布局以及資本不斷加持。政策利好刺激、資本推波助瀾、龐大用戶需求的不斷被釋放,這三大因素推動了我國在線教育市場在2018年跨入“大爆發時代”。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線上教育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而隨著家庭收入不斷提高,對教育的投入比重也在不斷加大,加上我國人口基數的優勢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人工智能、直播技術普及等新技術驅動,使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在線教育市場呈現狂熱發展態勢。
  從本季度教育/培訓業用人單位對中小學各科教師的旺盛需求來看,隨著在線教育技術的成熟及教學方式豐富性的增加,家長對在線教育的信任度將會提高,中小學在線教育占據市場的比重將會逐年增加。另外,由于職業在線教育學習內容和工作相關度高,不受地域限制,付費意愿日益增強,因此中小學在線教育與職業在線教育將會成為教育培訓市場的主體,也將不斷激發相關的各類人才需求,尤其是教師需求。
  和線下、學校授課一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學水平對在線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甚至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必須持證上崗,而2018年,我省為了緩和教師崗位的供求矛盾,放開了教師資格考試的專業限制,這無疑給愿意從事教育培訓行業的求職者提供了更多機會。

互金遇冷需求下滑,新金融人才受青睞

  海峽人才網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金融業職位需求繼續下滑,較2017年同期驟降46.91%,其在需求行業排行榜上的榜位也從第4名跌至第7名。
  自2017年以來,金融業需求一路下滑,而曾經風光無兩的該行業細分領域——互聯網金融業,在2018年隨著監管趨嚴,此前野蠻生長的模式被遏制,到第四季度,減員增效更是成為互金行業首選。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線下理財門店的業務團隊根據政策調整裁員,一些線下貸款門店中因撤銷不盈利的成本部門而裁員;另一方面,因為相關技術的革新,減少了該行業對人力的需求,如客服部門,很多互金公司采用了智能語音技術,對人數的需求大大減少。
  此外,據業內專業人士分析,這一波大減員,將重構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的供需結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的同時,也會帶來從業人員薪酬水平的重估,行業平均薪酬水平有望回歸理性。
  另外,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業也隨之轉型升級,由此也帶來了新的人才需求。2018年11月26日,工商銀行與農業銀行先后發布公告擬成立理財子公司,至此,四大行理財子公司聚齊;12月2日,《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經中國銀保監會2018年第6次主席會議通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繼成立,意味著固定收益、權益等各個崗位都急需人手,而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從公募基金里挖,人才爭奪戰已初現端倪。這意味著未來,基于新興技術平臺的優秀金融/投資類人才,將成為該行業用人單位競相爭奪的“香餑餑”。

汽車業緊缺高層次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海峽人才網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全省汽車/摩托車及零配件行業需求職位數占比達2.48%,同比增長4.01%。該行業需求較大的熱門職位依次是:市場營銷類、客服類、技術支持(各類維修人員)、工業/工廠類、物流/采購類、行政/人事類、財務類、保險類、計算機類、通信/電子類等。
  汽車行業的智能化已成必然,計算機類、通信/電子類人才在該行業大受歡迎。而從學歷要求上來看,該行業市場營銷類職位需求大,但入行門檻低,一般要求中專/中職及以上學歷即可。
  汽車工業正在經歷著裂變與轉型,新能源汽車市場方興未艾。自2017年以來,我省密集發力新能源汽車領域,先后出臺《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關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為全國首個出臺省級新能源汽車政策的省份。根據規劃,我省將繼續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規模,鼓勵公共機構和私人消費者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計劃到2020年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5萬輛。目前,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7家、專用車生產企業1家,新能源汽車產能15萬輛,基本涵蓋了所有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但是,目前,我省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大。綜合該產業企業招聘崗位信息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于快速發展、競爭激烈,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三電”系統的高級管理人才和研發人員、技術工人緊缺,而且人才引進難、留住難。
  為此,我省出臺《關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汽車產業人才扶持政策,試行股權和分紅激勵制度改革,對引進的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妥善解決引進人才配偶安置、住房安排、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等問題。并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人才發布特殊的人才引進政策,引導省內高校和技校合理調整和設置汽車相關專業,鼓勵校企開展聯合辦學與人才定向培養,采取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培養汽車技能人才。

平臺型就業成就業新引擎

  本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業的就業景氣程度繼續下降,海峽人才網的數據顯示,與2017年同期相比,該行業職位需求下降了26.06%,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需求負增長。其中,電子商務類職位需求同比下降28.73%,占總需求量的4.08%,列居需求職業排行榜第6名。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要求包括微商、代購在內的電商從業群體補辦營業執照、規范從業,這也提高了這一群體的從業門檻。隨著電商法落地,相關用人單位在第四季度迅速作出反應,逐步調整職位需求,這成為電子商務類職位需求同比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許多微商和代購關閉朋友圈,平臺型就業成為他們的轉型首選。
  平臺型就業,也稱為電商平臺就業模式或互聯網平臺就業模式,是指企業以某個核心產品或服務為平臺,在此基礎上嫁接更多的服務,以滿足用戶一站式的需求。平臺的一邊是海量的終端客戶,另一邊是依托平臺衍生出的各種產品或服務提供商。平臺型就業,更多地是促進傳統就業方式的升級。目前,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平臺型就業,或是未來擴大就業的新引擎之一。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就業方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新型的就業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予就業者更大的自由權。就業方式的選擇也多種多樣,平臺型就業職業日益多樣化。
  “互聯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拓展商業的邊界,創造新的就業形態,平臺型就業、創業式就業正成為顯著的就業方式,讓就業更具包容性。電商直接擴大了就業的人群類型和范圍,成為傳統就業的有益補充。
  此外,全球專業招聘公司米高蒲志(中國)發現,靈活用工正成為求職者的重要選擇。根據其最新發布的《2018年中國靈活用工市場速覽報告》,96%的受訪者有意向從事靈活用工工作;35%的受訪者表示,在全職工作超過10年之后,他們會打算開始這一類工作形式。部分受訪者表示當處于職業轉型的十字路口或在職業發展中遭遇瓶頸時,會對靈活用工職位產生感興趣。
  由于靈活用工的就業方式在雇傭形式、工作時間和服務形態等方面均擁有靈活性,對很多渴望自由安排時間的就業者來說,成為靈活用工就業者也滿足了他們對彈性工作的需求。
  眼下,很多企業對靈活用工這種全新的雇傭方式表示歡迎:一是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成本;二是可以給企業相對穩定的組織架構帶來新的創新力和多樣性,因為靈活用工員工來自于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技術背景,可以帶來全新的技術與創新能力。
  2018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工會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快遞員、送餐員、卡車司機等靈活就業群體和平臺就業群體的入會和服務工作。這對新時代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大學生到民企就業意向上升

  2018年第四季度,新一屆畢業生校園招聘如火如荼展開,校園招聘已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應屆畢業生就業又有哪些新動向?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大學生就業呈現出兩大變化趨勢。一是“外企熱”有所下落,2018年意向外企的大學生比例下降5.7%;二是民企就業意向有所回升,意向大學生人群占比為23.1%,同比增加4.7%。同時,2018年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意向為4.5%,比2017年增加0.5%。
  全國約45萬大學生、4000萬職場人、超3萬家企業參與這項調查。該報告指出,伴隨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民營經濟煥發活力,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關注與青睞。
  大學生到民企就業意向上升,一方面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在不斷調整,他們更關心能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就,不太糾結就業單位性質;另一方面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大,相較國企,民企更有活力。此外,在外部環境上,民營經濟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2018年,“民營經濟”成為一大高頻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民營經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我省從省級層面,到各設區市,均出臺具體舉措發展民營經濟。這也為民營企業吸納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本文數據由中國海峽人才網提供,如需轉載,須注明出處)
丝袜av熟女一区二区,青青久久,国产一进一出高清裸体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